將畫畫引入課堂
趙一蓉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她剛到汕頭農村時,雖然也做了各種各樣的心理準備,包括從支教組織“美國中國”那里了解了不少情況,但真正到紅場希望小學時,她還是看到了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情況。
“我教語文和英語,語文的挑戰多。比如班上學生接觸到的東西少,上課很羞澀,不敢回答,遇到開放性的問題特別畏難。”像大多數支教老師一樣,趙一蓉也經歷了手足無措的階段。她不知道如何與學生們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不過她很快做了各種嘗試,鼓勵他們發言。
“5年級21個孩子,現在只有18個,有些因為搬家,家里因素,和父母出去打工。最開始,21個人沒有人能上80分,4個同學基本不會寫字,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基本不會寫。當時很不理解,但現實就是這樣。”
趙一蓉做了很多主動溝通,課上和學生們交流,課下和學生們聊天,也做了觀察,她發現有幾個同學課下喜歡自己坐在座位上涂鴉,甚至有的會用粉筆在黑板上畫畫。她決定讓他們自己制作語文課本,讓把他們對課本課文的理解畫下來。“他們很開心,與我分享。慢慢的他們開始口頭上包括語言文字上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