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限男生”“男生優先”……中國傳媒大學女生小趙說起之前在招聘會上遇到的性別歧視就十分沮喪。雖然小趙有中央媒體實習經歷,又有博士學位,但“用人單位還是最青睞男碩士畢業生,女博士的競爭力甚至不如某些名校男本科生。”小趙說,求職面試時,還會被問到婚育計劃、會否生二孩等問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765萬人,就業形勢艱巨、復雜。在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首個畢業求職季,可能承擔的兩次生育,會怎樣影響女性畢業生求職就業?女大學畢業生就業這個老問題再次受到關注。
求職女性:不少人遭遇性別歧視
全面放開二孩后有媒體曝出:“兩個孩子的媽媽”成為女性求職者中有“優勢”的人。然而這種“優勢”背后,卻從來不乏對女性的“就業歧視”。
據了解,招聘中的顯性性別歧視包括:在招聘信息中注明限招男性、男性優先、已婚且育有孩子的女性優先、提高對女性的學歷要求、增加身材相貌等外在附加條件、規定幾年內不得結婚或生育等。隱性歧視則更多變,如詢問女大學生戀愛、婚育狀況、生育規劃等私人信息,強調崗位需要經常加班、男生更合適等。2014年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課題組對北京、河北、山東應屆本科畢業生展開調查,86.18%的女大學生受到過一種或多種招聘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