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結束以后,它既是一個“雙11”圓滿的句號,同時又應該變成我們走向未來的起點。我們的未來是什么?就是我們怎么走向這五個新,怎么樣把阿里巴巴整個未來二十年的發展,在五個新的戰略思想下面,能夠發展成為戰略行動,發展成我們的戰術,發展成我們的行動表,這個是我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面必須去做的。
在我們的五個新當中,我想說一下,其實新零售跟“雙11”比較相關,但是在今年的“雙11”當中,我們看到在面對新零售的時候,大家不要狹義把它理解成為新零售就是線上跟線下的互動。全渠道只是新零售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想新零售有很多表現形式。我剛才說到的網紅經濟,個性化推薦基礎上的用戶交互行為,用戶的購買動線的改變,都應該被納入到新零售的考慮當中。我特別想講一點,在今天我們的技術大力發展,同時我們來大力倡導,用技術、用個性化、用大數據來Empower業務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怎么樣能夠實現技術和商業的完美統一。我們必須要去集中考慮和發展市場機制建設問題,去考慮在充分個性化以后,消費者是獲得了個性化的推薦,但是商家卻因此面臨了高度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
所有相關同學都應該仔細考慮這個問題,特別是搜索、推薦、算法同學、所有做技術的同學,都要去了解商業;所有商業的同學,都應該了解一些技術的入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技術和商業更好地統一起來,不然商家是沒有辦法更好地參加下一次“雙11”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焦點問題,必須要在技術和商業中間獲得一個完美的統一。阿里巴巴的電商生態體系,我認為最忠實的、自覺不自覺地實踐了鄧小平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商家在這里經營店鋪,就是他的地,把地經營得越好,收成越好,我們的市場機制鼓勵他們把地經營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