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4時許,廈船重工碼頭汽笛長鳴,7500車位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滾裝船“貞觀口”輪緩緩駛離泊位,順利交付出港。這是廈船重工今年交付的第5艘新船。
今年以來,福建省重點造船企業產能持續釋放,廈門港新造船舶運力持續擴容,為新能源物流通道注入穩定高效的運輸動能。在廈門海事部門的護航下,廈船重工已完成新船出塢下水7艘、試航4艘、交付5艘,造船完工量達28.9萬噸,同比增長20%,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據了解,此次新交付“貞觀口”輪船長199.9米,型寬38米,續航能力達12000海里,配備LNG雙燃料主機、單側側推及電動RORO系統(Roll-on/Roll-off,是一種通過電動驅動實現貨物裝卸的船舶運輸系統,主要用于汽車、機械設備等大型貨物的快速轉運),兼顧綠色環保與運營效能。全船共設13層車輛甲板,提供7500個標準車位,能靈活適配乘用車、卡車、工程機械等多類貨物裝載,投運后將積極助力國產新能源汽車出口,讓“中國智造”乘上“綠色船舶”揚帆出海。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3+1”城市發展總體框架,臨港船舶裝備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廈門海事部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以更嚴密的舉措、更精準的服務,推動轄區造船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更多“中國制造”的巨輪揚帆出海提供海事支撐。
為保障新造船舶安全高效下水,推動造船產業高質量發展,廈門海事部門創新構建起覆蓋船舶建造全流程的服務保障體系,通過“不停運辦證”和“一窗受理”模式,將船舶證書辦結時限從28天壓縮至8天,并聯合氣象部門精準推送試航窗口期。同時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開展試航評估和船員培訓指導,實施“自查-整改-復核”閉環管理,完善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
(廈門日報記者 謝嘉迪 通訊員 陳志向 杜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