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推開歷史之門,穿過烽火硝煙,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福建——這片浸潤紅色基因的熱土上,走出了無數英雄兒女。他們中,有浴血沖鋒的戰士,有奮戰前線的醫者,有執筆為戈的文人……以血肉之軀筑起銅墻鐵壁,用赤膽忠誠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抗戰史詩。
回望來路,抗戰的硝煙已經遠去;瞻望前方,偉大抗戰精神光芒如炬。即日起,福建日報社全媒體中心推出《福建抗戰將士傳奇》專欄,與您一同回眸歷史章節,重溫傳奇故事,在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里,感受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楊成武被毛澤東稱為
敢打頭陣、勇當先鋒的
“軍中趙子龍”
在70多年革命軍事生涯里
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社會主義和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起來看看他的英勇事跡
今日
我們一起重溫他的英雄事跡
楊成武(1914 - 2004),福建省長汀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先后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獨立第一師師長,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中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任華北軍區參謀長,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華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第一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了
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
二萬五千里長征
楊成武血戰湘江,鏖戰烏江
激戰婁山關,飛奪瀘定橋
翻雪山尋路、過草地探道
突破天險臘子口
出色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前衛任務
為中央紅軍勝利完成長征
立下汗馬功勞
在黃土嶺擊斃“名將之花”震動日本朝野
1939年冬,日寇調集兩萬重兵,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冬季大 “掃蕩”。11月,楊成武等率領一分區主力,在雁宿崖全殲日軍獨立大隊600余人。楊成武對這場戰斗頗為滿意。憑借豐富經驗,他判斷日軍必定會瘋狂反撲。果不其然,11月4日凌晨,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親自率領第二、第四大隊約1500人,分乘九十多輛卡車,沿著第一大隊走過的老路進發,企圖尋找一分區主力進行決戰。
阿部規秀,1886年生于日本青森縣,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35年8月,擔任日軍三十二聯隊隊長;1937年8月,晉升為陸軍少將,出任關東軍第一師團第一旅團旅團長,入侵中國東北;1939年6月,擔任駐蒙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駐扎張家口。同年10月,晉升為中將,兼任“蒙疆駐屯軍司令”。混成第二旅團在日軍中堪稱精銳之師,而阿部規秀更是日軍中享有盛譽的“名將之花”,是擅長運用“新戰術”的“俊才”和“山地戰專家”。他的部屬一大隊被殲,讓剛獲晉升的他猶如遭人打臉。所以,第二天他就親率“精銳之師”進行報復性“掃蕩”,妄圖消滅八路軍一分區主力。當天,楊成武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聶榮臻。經過深入研究,聶榮臻同意楊成武再打一仗,賀龍撥出第一二〇師特務團作為預備隊,要求其天黑前趕到黃土嶺地區,歸楊成武指揮。聶榮臻同時命令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團牽制易縣、滿城、徐水和平漢線上的敵人。當夜,日軍到達雁宿崖,把八路軍已經掩埋的日軍尸體挖出,澆上汽油焚燒。楊成武判斷,敵人的目的絕非僅僅是處理這些尸體。他命令一團和三支隊與敵人保持接觸,將敵人引向預定區域。
11月5日,阿部規秀率部向黃土嶺西側的白石口前進。按照聶榮臻的指示,楊成武指揮一團一營的第五、第六連和二十五團先后與日軍交火,他們且戰且退,行蹤不定,誘敵深入。急于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的阿部規秀果然中計,全力向司各莊、黃土嶺搜索前進。當晚,日軍主力進至司各莊、銀坊一帶,放火焚燒房屋,將整個村子化為灰燼。第二天,日軍在游擊隊的誘擊下,于黃昏時分抵達黃土嶺。此時,天氣突變,烏云密布。楊成武趁黑夜兵分三路,完成了對敵伏擊包圍的戰斗部署。當晚,日軍發現黃土嶺西北有八路軍主力活動,判斷八路軍是以一部分兵力誘其進入黃土嶺,而主力正向該地集結實施圍殲,預感到了被殲滅的危險。
7日清晨,天空飄起細雨。此時日軍改變計劃,放棄尋殲八路軍主力的企圖,經上莊子、寨頭,避開八路軍主力,繞道返回淶源城。他們行動極為謹慎,行進速度緩慢,卻始終未察覺兩側高地上埋伏的數千名八路軍戰士。15時,日軍全部進入設伏地域,預伏部隊突然發起攻擊。一團、二十五團迎頭截擊,三團和三分區二團從西、南、北三面合圍過來,把敵人團團圍住。此時,一二〇師特務團也從三團左側投入戰斗。一時間,槍炮聲震徹山谷。日軍猝不及防,突圍不成,急忙搶占上莊子東北高地,就地抵抗,雙方展開激烈的山地爭奪戰。16時,一團團長陳正湘通過望遠鏡,發現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一個叫教場的小村子里,一座獨立院落內有多名日軍指揮官在活動。陳團長向楊成武請示后,分區炮兵連朝著那里開炮。數發炮彈接連命中目標。從望遠鏡中可以看到,小山頭上、獨立院內,敵人在濃煙中亂作一團,四處逃竄。這場戰斗,共斃傷日軍九百余人,其中包括擊斃日軍阿部規秀中將。阿部規秀中將斃命的消息,令日本朝野大為震驚。日本陸軍省發布阿部規秀陣亡公告后,《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為通欄標題,詳細報道了阿部規秀的生平、“戰功”以及死訊,連續刊登了3天。
阿部規秀是日軍侵華戰爭以來被擊斃的高級將領。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和全國各地友軍、抗日團體、各界人士,紛紛發來賀電,祝賀黃土嶺戰斗的重大勝利。
黃土嶺戰斗中,楊成武以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精準預判日軍動向,巧妙運用誘敵戰術,成功將阿部規秀部引入伏擊圈。此戰極大地振奮抗日士氣,鞏固了晉察冀根據地。楊成武為抗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功績永載史冊。
從閩西走來的這位少年
跨越山海
最終成為一名閃耀山河的戰將
楊成武將軍
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
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將軍一生忠于黨、忠于人民,
其堅定的理想信念、
卓越的軍事才能和
高尚的人格魅力,
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