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上周在漳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血常規報告都在這兒,今天不用再抽血了。”11月8日10時許,在福州新區長樂區人民醫院內科診室里,醫生輕點鼠標,68歲的王長珍(化名)的既往檢查數據便清晰顯示在屏幕上。
短短10分鐘,復診流程全部走完,王長珍攥著新的診斷報告說:“以前換家醫院就得從頭查,排隊、抽血折騰大半天,現在數據不同醫院間都可以用,太方便了。”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健康中國。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福州新區(長樂區)以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從群眾就醫的“急難愁盼”入手,用數字化賦能醫療改革。
“我們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復檢查、收費模糊等痛點,搭建‘一系統五中心’共享平臺,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長樂區人民醫院副院長江舟現場演示平臺操作。
江舟舉例說,病患在福州新區(長樂區)營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心電圖檢查后,數據會實時上傳至長樂區總醫院遠程心電診斷中心,由長樂區總醫院(長樂區人民醫院)專家出具診斷報告。若需要進一步治療,這份報告不僅在長樂域內所有醫療機構獲得認可,在省內所有三級醫院也同樣有效,無需重復檢查。
從基層檢查數據實時上傳到專家遠程診斷,從跨院報告互認到電子病歷同步,全鏈條優化讓就醫流程更順暢。目前,該平臺已覆蓋全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7330項檢查檢驗項目實現域內互認,省內三級醫院也可直接采信。
福州新區(長樂區)不僅在4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啟用“云膠片”,減輕患者攜帶負擔,更推出基層轉診“三優先三支持”政策——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號源、床位、家庭醫生簽約全力支持。
截至目前,共享平臺已完成醫學影像診斷1.4萬人次、心電診斷2.2萬人次、臨床檢驗47萬人次,2.6萬名患者通過轉診系統順利就醫,6911名基層患者享受到便捷服務。群眾通過基層轉診到長樂區人民醫院,能按基層醫療收費標準繳費,享受三級醫院的診療服務,實現“花小錢看大病”。
“診室里高效診療,檢查過程少折騰,轉診路上順暢便捷……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人民至上,醫療改革就是要把‘病有所醫’落到實處。”長樂區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天榮表示,將持續深化便民舉措,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優質健康服務。
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