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2日訊(通訊員 張俊鈞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連日來,受臺風“韋帕”外圍環流影響,詔安縣多地鄉鎮遭遇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為防范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城鄉漬澇、局部洪澇、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官陂鎮黨委、政府第一時間按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組織鎮村干部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群眾轉移工作,打好防汛防暴雨“組合拳”。
落實值班制度,暢通群眾受災信息
為有效應對此次強降水,官陂鎮第一時間召開防汛工作緊急調度會,傳達省、市、縣防汛工作要求,嚴格落實領導在崗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組織成立由鎮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班子成員、相關鎮直站所負責人、各村書記為成員的防汛專班,密切關注氣象動態,及時統計上報各類汛情、險情、災情信息,確保上傳下達,信息暢通,全力做好強降水防范應對和防汛備汛工作。
排查安全隱患,組織群眾轉移安置
在落實值班制度、筑牢信息傳遞防線的基礎上,官陂鎮迅速組織各村包村領導、駐村干部和村“兩委”成員,對轄區內的危舊房屋、地質災害點、水庫、低洼地段、漫水橋等區域展開拉網式排查。排查過程中,鎮村干部對危險隱患地段及時拉起警戒線,并組織伐木工砍伐清運倒塌樹木,確保安全隱患無死角。同時,鎮村干部、退役軍人志愿者等隊伍進村入戶開展“敲門行動”,重點轉移安置獨居、留守、貧困戶等弱勢困難群體,最大程度降低強降水對群眾的影響,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在轉移過程中,工作人員全程陪護,為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攙扶、背負等幫助,確保轉移途中安全無虞。轉移至安置點后,安排專人負責登記管理,實時關注群眾生活需求。截至今日,全鎮共組織65名包村領導干部、12名退役軍人志愿者參與防汛救災工作,排查整治安全隱患點104處,轉移群眾172人,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做好物資儲備,滿足群眾生活需求
在物資儲備方面,全鎮上下聞“汛”而動,提前采購了救生衣、編織袋、防汛雨衣、長筒膠靴、電筒等防汛物資,并將相關防汛物資調撥到各個點位,保證防汛物資備得足、調得動、運得出、用得上。此外,官陂鎮在各村安置點儲備了足夠的米、面、油、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確保在強降水期間能夠滿足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為保證汛期全鎮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物資保障。
加強宣傳力度,增強群眾安全意識
在宣傳方面,官陂鎮各村制作客家方言版防汛音視頻,通過“村村響”廣播、微信群、朋友圈等多種渠道,及時向群眾傳達防汛預警信息以及汛期安全防護知識宣傳,截至今日,官陂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采取“線上+線下”方式,防汛視頻累計瀏覽量達5萬次、入戶宣傳約1200余次,切實增強了群眾的防汛意識和應急能力。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接下來,官陂鎮將持續強化風情雨情監測,抓緊抓實各項防汛防臺風措施,從嚴、從細、從實、從緊抓好值班值守、巡查、信息報送等各項防汛工作,確保轄區人民群眾“風雨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