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未息不能回去
年輕時的劉瑞齊(截自央視紀錄片《南僑機工》)
劉瑞齊(1914-1992),桃城鎮留安人(今屬南星社區),劉氏族譜記為“譽濟”。他3歲喪母,12歲失去了父親,后跟隨從堂兄前往馬來亞謀生。
1939年8月初報名參加“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的劉瑞齊剛剛新婚,岳父頗有家財,妻子頗為賢惠。然而,祖國危在旦夕,劉瑞齊決意歸國。“為了防止走漏消息,劉瑞齊不在本埠報名,而是悄悄開車到另一埠頭芙蓉籌賑分會報了名,待體檢、駕駛考核以及一切手續辦好之后,于啟程回國之前夜才回家。”《陳嘉庚與南僑機工》作者林少川寫道,啟程前夕,劉瑞齊趁妻子熟睡,“把自己的手表、結婚金戒指和一些貴重東西連同寫給妻子的告別信湊成一包,放進妻子的大衣柜里,只取走一套衣服,把鑰匙放在梳妝桌上,默默地離開了溫暖的家。”
“中國抗戰一日未勝利,我就一日不能回去。”此后,遠在南洋的岳父及妻子都曾寫信促其返回南洋,然而,鐵血漢子劉瑞齊只能咬著牙這樣回信。
1938年8月17日,劉瑞齊啟程回國。到達云南時,恰逢廣西南寧戰役開始,他所在的15大隊奉命趕赴前線參加作戰。1939年11月底,南寧失守,劉瑞齊隨車隊退入安南高平,編入特別運輸大隊,日夜搶運經安南轉口的各式汽車及軍用物資,在海防至廣西靖西、東蘭、河池一帶穿梭。日寇占領海防之后,特別大隊撤回昆明。經過重新整編,西南運輸處集中力量投入滇緬公路搶運,劉瑞齊被調到“華僑先鋒大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寇瘋狂南進,中國派遠征軍入緬作戰,劉瑞齊奉命運送遠征軍入緬,經歷了一段最艱難的戰斗歲月。抗戰結束后又被調往獨立汽車連,在川滇公路行駛。抗戰勝利后,劉瑞齊曾在成都、重慶一帶工作。1952年轉業,攜家人返回永春,他被安排在永春化肥廠工作,直到退休。
幾經輾轉,記者聯系到劉瑞齊的后人,了解到老人不高,清瘦,比較內向,平時話不多。晚年多生活在泉州。而他在南洋的妻子一直沒有改嫁,后來抱養了一個孩子。那個孩子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到過泉州。
轉眼,老人已經離開20多年,他自己很少提起卻永遠不會被人忘記的那段滇緬路上的烽火歲月距今也70余年了,然而,那份風華正茂的過去卻總是如此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