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好‘中國香都’這一金字招牌。”“大力發展藥香、精油、香氛等新型賽道。”“要從‘區域品牌’轉向‘全球品牌’。”“建議出臺更有力的政策,精準招商。”……在永春,一條條真知灼見正轉化為推動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為傳承600余年的“海絲”文化遺產,香產業已發展成永春特色優勢產業,全縣共有300多家香企,覆蓋國內80%以上的香市場,在東南亞地區銷售的每3根香就有1根來自永春。今年來,永春縣政協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錨定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推動“三項活動”走深走實,以“政協之能”服務“發展之為”。
調查研究摸實情 廣納群言集智慧
永春縣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鼓勵引導各級委員積極參與建言“建言‘十五五’規劃委員話良策”活動,聚焦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協商議政不斷線、不松懈、不停歇,努力將人才庫、智囊團優勢轉為促進香產業向“新”發展的不竭動力。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今年來,永春縣政協領導多次帶隊走訪涉香政協委員、香企、專家學者,廣泛發動委員圍繞香產業發展規劃,聚焦香原料基地建設、產業提升、品牌建設、市場拓展、文化提升、服務保障等方面深入調研、并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形成翔實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多項切實可行的建議。
“規劃建設專業芳香交易市場,推動建成永春香國際綜合交易中心。”香企負責人曾建全建議。“要跳出單一篾香的思路,加大產品研發投入,結合現代科技和設計理念,對制香產品進行創新,開發出更加環保、高效、辨識度高的香薰產品。”香企負責人林文溪說。縣政協委員林慶祥認為,“應打造高端品牌矩陣,支持龍頭企業推出‘東方香都’系列高端產品,打響國際品牌。”……8月1日,永春縣政協舉辦“香飄四海 智啟未來”——建言香產業發展規劃主題沙龍活動,政協委員、香企負責人、專家學者和縣直有關部門、鄉鎮及規劃編制團隊圍坐一堂,圍繞“十五五”香產業發展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金點子”。
村頭榕樹下、祠堂天井里,建言聲聲。永春縣政協堅持把頂層設計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針對香產業的發展規劃,組織多名不同界別委員,成立調研小隊,深入開展“香產業問計于民”活動,廣泛聽取村干部、村民們對永春香未來規劃的意見建議,推動產業發展與群眾致富緊密結合,讓“黨和政府要干的”與“老百姓心里盼的”同頻共振。
化解糾紛護權益 搭臺紓困助發展
永春縣政協積極發揮聯系面廣、專業性強的優勢,結合“優化營商環境委員在行動”活動,從化解矛盾糾紛、提供金融對接、凝聚行業力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持續助力香產業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今年3月份,某香企發生了一起工傷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互不妥協。涉事企業負責人在同行人員的推薦下,來到香產業政協委員履職解紛室尋求幫助。解紛室成員迅速啟動調解程序,憑借專業素養、耐心態度進行真誠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促使雙方最終達成和解。
永春縣政協持續擦亮香產業政協委員履職解紛室品牌,廣泛匯聚起經濟、科技、社法等多個界別委員力量,高效、就地、及時化解涉企矛盾糾紛,降低訴訟成本和時間消耗,維護企業群眾合法權益,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營商環境。據統計,解紛室成立兩年多來,共受理各類糾紛145件,成功化解89件,做法成效得到了省市政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企業群眾的一致好評。
“500萬貸款到賬那天,我高興地在廠里轉了三圈。”香企負責人洪老板激動地說道。今年,他想擴建廠房,擴大生產線,但無論怎么盤算都還有500萬元的資金缺口。得知他的困境后,永春縣政協迅速組織金融界委員,協調屬地政府、縣工信局、農信社等單位,搭建對接橋梁,并指定專人提供一對一指導,簡化流程,縮短辦理時限。經過多方努力,資金難題迎刃而解,廠房擴建順利進行,新型設備如期投產,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永春縣政協建立“政協搭臺、政府服務、企業唱戲”的項目推進機制,針對企業在項目審批、證照辦理等環節的難點堵點問題,多次組織有關部門和企業進行溝通協調,協助20余家香企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專注發展。
“以前是‘各掃門前雪’,現在是抱團烤火,越來越暖!”一位制香老師傅感慨道。永春縣政協聯合永春縣香制品同業公會,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加強價格監管等措施,引導企業誠信經營,避免惡性競爭。在永春縣政協的協調引導下,永春縣香品同業公會還積極開展行業交流活動,組織香企在每月的“品香會”上把近期新研發的香產品擺上桌,共同品鑒,共同交流。如今的永春香市,少了惡意壓價的硝煙,多了共闖市場的底氣。
盤活資源增效益 發揮優勢促就業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永春縣政協結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委員進百村”活動,聚焦香產業上下游一體化、一二三產協同發力、補足產業短板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要舉全縣之力,引導各鄉鎮參與種植,規劃建設萬畝香料種植基地。”“要聯合高校、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加快推動‘白木葉茶’‘沉香葉茶’省級地方標準制定,實現沉香種植2-3年可采茶葉,可開始變現。”……為進一步提升一產效益、增加群眾收入,部分來自香企的委員紛紛出謀劃策。永春縣政協聯合返鄉創業委員,邀請農業專家、鎮村干部組成香料種植調研小組,走遍達埔鎮21個村的山坡田壟,根據不同海拔土壤特性,繪制出“達埔香料種植分析圖”。通過開展技術培訓、提供種植補貼等方式,鼓勵農戶擴大香料種植規模,使香料種植面積快速增加,目前已達到3100畝。
立足香產業資源稟賦,永春縣政協積極推動香產業與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探索出了多種行之有效的增收模式。一方面,鼓勵村集體整合、利用閑置土地,建設香料種植基地,通過自主經營或出租給企業的方式獲取收益。另一方面,助力推動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達埔鎮新瓊村全資控股成立泉州強民香業有限公司,引導周邊9個村財收入薄弱村以資金入股的形式共同參與、共享發展紅利,形成以強帶弱、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據了解,通過這一模式,新瓊村及周邊村村財收入每年預計增加約28萬元。
香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縣政協充分發揮委員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搭建就業平臺,聯合人社部門打造“香企用工直通車”,在鄉鎮設立招聘服務站,推動香企與求職者精準對接,今年已有效助力300多名村民實現就業。“發揮助困公益協會力量,建立微信群,推動企業零星用工需求與鎮村閑置勞動力、靈活就業人員等精準匹配……”永春縣政協常委、縣助困公益協會會長鄭志林建議。群眾紛紛表示,縣政協的精準幫扶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難題,還為村民們提供了更為多元、更為穩定的增收渠道,讓錢包越掙越鼓、生活越過越好。
“未來,我們將不斷創新履職方式,持續聚焦香產業發展更細、更專、更深的領域,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協商建言,為做大做強永春香產業、把‘中國香都’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貢獻更多政協智慧和力量。”永春縣政協主席蔡英殿如是說。(劉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