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有沒有印象當中干過最拼的一件事?
錢穎一:一直都很拼啊。改革總有起伏,總有高潮也有平靜的時候。MBA的改革也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先是課程改革,第二階段才是招生改革。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先是有一個薪酬改革,然后是準聘長聘制度改革。教師人事改革,是要通過教師大會舉手表決的,所以要每一個系都征求意見,要分別征求正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們的意見。
澎湃新聞:像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有沒有覺得民主效率很低下?
錢穎一:效率是以干成、干不成為判斷的。一件花了五天時間沒干成的事,同一件花了十天時間干成了的事相比,哪個效率高?效率是收益減成本。五天的成本是比十天的成本要小,我同意。但沒干成的事收益是零。你花的時間多,成功的概率就大。
澎湃新聞:你自己的個性在支配著你往前走?
錢穎一:我一直在做改革的事,經濟改革是改革,金融改革是改革,教育改革也是改革。這個是不變的。
澎湃新聞:可能經過苦難的人,改革和救贖的信念比較強。
錢穎一:我的書里寫道,教育是中國很多問題的根源,教育也是解決問題的希望。現在想起來,這跟(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主題是很一致的——人要抱有希望。教育就是最有希望的事,但也是做起來最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