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沖談翻譯:從心所欲創造美
說許淵沖,就不能不說他的翻譯,下面我們就仔細談談許先生的翻譯特色。
許先生的翻譯有一大特點:就是“再創”,以“再創”追求美的藝術境界。
他的這種學說從根本上動搖了以“信”為本的中國傳統翻譯理論,因此在翻譯界頗有爭議。
許淵沖提出“三美論”,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謂意美,就是在翻譯時要體現出原作的內容美;音美即要求譯文押韻、順口、好聽;形美則是對詩的行數長短整齊,句子對仗工整的要求。
在許老家書桌的正上方,懸掛著一幅老友寫給他的字:
“譯古今詩詞,翻世界名著,創三美理論,飲彤霞曉露。”
許淵沖的恩師錢鍾書曾將“吃一塹,長一智”譯為:“A fall into the pit / a gain in your wit.”
許淵沖大贊,原文只有對仗,具有形美;譯文卻不但有對仗,還押了韻,不但有形美,還有音美,真是妙譯。
許淵沖說,
“錢先生在《林紓的翻譯》里面談過,讀林紓的譯本,覺得有吸引力,甚至好過其他一些比較‘忠實’的譯本。這說明錢先生理智上求‘真’、情感上愛‘美’,這就是他的矛盾,但我不矛盾。”
錢鍾書將許淵沖的譯文稱作“不忠實的美人”,又稱贊他“戴著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跳得靈活自如,令人驚奇”。
1977年2月16日錢鍾書致許淵沖信
為什么要采取這種“不忠實”的翻譯法呢?
許淵沖認為,西方各種語言的詞匯基本可以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對等表達,所以可以采取“對等翻譯”。
但中文和西文之間大約只有50%的詞匯有對等表達,所以就要發揮譯語的優勢,用最好的譯語表達方式來超越源語,把一個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靈魂體現出來。
朱光潛曾說過,“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藝術的成熟境界。許淵沖認為翻譯也是這樣:“不逾矩”求的是真,“從心所欲”求的是美,合起來便是“在不違反求真的前提下盡量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