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晉江舉行了一場新質生產力技術資源供需對接會。現場AI智能拐杖傘、食品出海AI平臺簽約等亮點頻現,不僅是晉江AI與產業融合成果的集中體現,更揭開了晉江探索AI運營與傳統產業結合的新圖景。從單點技術嘗試到系統化解決方案,AI正成為晉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
作為制造業強市,晉江鞋服、食品、傘具等產業根基深厚,卻受困于產品同質化、流程效率低等瓶頸。如今隨著AI技術迭代,晉江企業不再滿足于簡單技術嫁接,而是探索更貼合產業實際的融合路徑,讓AI從“工具”升級為“伙伴”,為傳統產業開辟增長新空間。

在泉創智能生產線上,12臺機器人配合6套高速視覺系統與自主AI定位算法,對流水線上無序分布的餅干進行高速識別、精準抓取、自動裝盒,實現從進料、視覺檢測到分揀裝盒的全流程智能化作業。
產品創新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程中,產品同質化是制約發展的核心痛點,而AI正幫助企業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助力企業縮短研發周期,更能打造出直擊用戶痛點的差異化產品。
在晉江,雨傘行業的“內卷突圍”頗具代表性。
“各行各業內卷嚴重,核心是缺乏產品差異化突破,雨傘行業也不例外。”海峽(晉江)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兼首席技術官丁敬堂坦言。為跳出價格戰泥潭,該公司聯合泉州吾芯必達物聯網有限公司研發AI智能拐杖傘,精準切入老年群體需求。
丁敬堂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研發的AI智能拐杖傘,可通過多模傳感技術實時監測環境與使用者狀態,不僅具備雨傘的基礎功能,還能在使用者失衡時發出預警、輔助穩定身形,大幅提升使用安全性與便捷性。而這款融合AI技術的創新產品,既填補了老年輔助用品與日常雨具的跨界空白,也為內卷的雨傘行業提供了轉型范本。
類似的創新實踐在晉江跨境貿易領域同樣亮眼。
泉州市蒂萬坦斯貿易有限公司靠AI打造出美國售價145美元、B端毛利率92%的“丑拖鞋”爆品。“這款鞋能火,核心是用AI挖透消費者需求,再把需求變成產品。”公司總經理劉世奇說。這款突破傳統審美的單品,源自AI對亞馬遜、TikTok數萬條評論的分析,精準提煉出“能按摩、可DIY、防腳臭”訴求,進而生成鞋底凸起、鞋面DIY孔洞、抗菌材質等設計,還結合潘通流行色加假鉆,兼顧實用與海外審美。
AI不僅提升設計精準度,更重構外貿研發測試流程。“以前做新品要一個半月,現在三天就能完成設計到測試全流程。”在劉世奇看來,團隊用AI抓需求、出方案,再制場景圖上阿里國際站測熱度,效率大幅提升。這與傳統外貿一個半月研發、不夠精專的投產形成反差,企業試錯成本有望降低90%以上。
在晉江,AI賦能傳統產業產品創新的案例已遍地開花。在安踏,傳統服裝設計流程高度依賴設計師個人創意和經驗,從概念到成品往往耗時數月。如今AI輔助設計系統15秒就能生成一張專業線稿,效率提升數百倍;晉江港豐紡織,通過5G+AI視覺檢測模型,實現紡織品實時在線檢測,讓產品良品率提升20%,運營成本也降低20%。
這些案例印證了AI的核心價值:讓傳統產業的產品創新不再依賴“靈感爆發”,而是通過數據洞察精準匹配需求,實現“按需創新”。

提質增效 重構產業運營邏輯
流程創新
傳統產業的流程優化,往往面臨“環節多、效率低、成本高”的難題。而AI正在重構產業運營邏輯,讓流程從“線性推進”轉向“并行協同”,實現降本增效與風險規避的雙重目標。
在晉江,食品產業的“AI出海”探索極具借鑒意義。
“在AI技術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當下,我們不僅要讓企業‘跟得上’,更要‘領得先’。”晉江市食品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志峰表示。 近日,由該協會牽頭搭建的“食品冠軍工廠出海聯盟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通過“產業集群+AI智能”的雙引擎模式,助力本土食品企業搶灘國際市場。據悉,目前已有多家龍頭企業率先簽約入駐,開啟數智化出海新征程。 陳志峰介紹,以前企業找海外客戶得自己到處查資料,現在AI會實時自動從全球抓取客戶信息,還能看客戶以前買過什么、公司靠不靠譜,直接挑出最適合合作的買家;跟客戶發信息也不用愁,可以全程都用中文進行溝通,AI自動進行語言轉換,給東南亞客戶發消息AI會重點說“有清真認證”,給歐洲客戶會提“沒添加”,客戶的開發郵件都是按客戶定制的,還有就是,客戶半夜通過WhatsApp問產品、問價格,AI能直接回復,不用員工熬夜值班。此外,海外推廣也不用企業自己招人,協會在平臺上幫大家在Facebook上做投放、運營社交賬號,單這一項就能少花七成以上的錢。
在制造流程優化方面,晉江的探索也與全國趨勢同頻,且不乏技術企業深度參與的身影。
羅普特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沈彤介紹,自今年6月與浪潮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后,企業落地晉江的AI賦能傳統產業相關業務推進高效,僅數月便完成合資公司注冊,核心產線即將投入運作。“我們選擇扎根晉江,核心是看中這里鞋服、食品等傳統產業生態發達且極具活力,企業對技術升級的需求旺盛,再加上優良的營商環境,為我們的技術落地和長期發展提供了絕佳土壤。”
這種“定制化適配”的思路,正是AI優化制造流程的核心邏輯——并非提供標準化產品,而是針對不同企業的生產場景、業務需求,打造貼合實際的智能方案。
無獨有偶,此類實踐在晉江遍地開花。信泰集團開發的“織女大模型”,聚焦針織行業,直擊輔助設計效率低、仿真渲染質量差、設計生產協同匱乏等核心痛點,顯著提升了產品設計和訂單排產效率;盼盼食品,則在智慧工廠中部署5G+AI視覺檢測系統,依托AI打通設計、采購、倉儲等環節數據,構建全鏈條可追溯體系。這些案例表明,AI對流程的優化并非局限于單一環節,而是通過數據打通各環節壁壘,實現“全鏈條提效”,讓傳統產業的運營更具靈活性與競爭力。
政企協聯動 構建AI轉型服務體系
生態賦能
傳統企業要完成AI轉型,靠自身“單打獨斗”并不能實現。在晉江,政企協三方聯動搭建生態化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全周期支持,推動AI轉型從“少數嘗試”走向“全行業共識”,加速技術落地與成果復制。
這一生態化轉型的成效,在晉江新質生產力技術資源供需對接會議上可見一斑。一批批AI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分批次精準賦能產業:首批由晉江市工信局與中國聯通共建的“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為區域轉型筑牢公共技術根基;第二批聚焦實體產業升級,3D打印鞋模、智慧立體倉庫等項目將新質生產力融入生產核心環節,助力企業降本提效;第三批瞄準場景化應用,數據標注、產業AI創新中心、食品出海AI賦能等項目,全面覆蓋產業數字化全流程。
產業聯盟的協同則讓生態運轉更高效。“我們與晉江數字產業聯盟建立深度互動,聯盟牽頭抓共性、樹立標準規范,像我們這樣的技術企業,會承接具體落地工作并反饋實踐素材,聯盟持續優化標準規范、促進企業發展,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環。”沈彤介紹道。這種聯動模式,正是晉江AI生態的鮮明特色。
人才是AI生態發展的重要一環,這一塊也得到了重點關注。沈彤說,目前已經和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了。“一方面是為海外業務拓展培養合用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借助高校海外學生資源,幫晉江企業為海外業務做好人才輸送和儲備。”
在更廣泛的產業服務層面,晉江內外貿轉型AI產業服務聯盟已正式啟動。
據悉,該聯盟計劃建立長期服務機制,以技術支持、人才培訓、資源對接、政策解讀四大核心服務為抓手,通過月度交流、季度沙龍、年度峰會等常態化運作,3年內服務100家以上內外貿企業,成為企業轉型的“全能伙伴”。
“隨著晉江AI產業聯盟的成立,AI技術的應用場景得以進一步拓展。”POP趨勢AI創新實驗室負責人茅旭超進一步介紹,在企業實際運營中,從產品前期的設計企劃,到中期的生產制造,再到后期的營銷推廣,全流程都能借助AI實現賦能。
茅旭超告訴記者,當前,實驗室已自主研發出一套全自動營銷生成模型技術方案,該方案能幫助企業快速產出高質量營銷素材,大幅縮短素材制作周期。隨著聯盟的成立,這套技術將快速觸達晉江本地企業,真正幫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為業務開展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
如今,AI應用已在晉江鞋服、食品、跨境電商等核心產業領域落地扎根,從生產環節的效率提升到出海業務的智能賦能,逐漸成為推動晉江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記者 蔡明宣 陳巧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潮聲 | 永春白鶴拳:展翅翱翔五洲四海2025-11-21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