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文區,
有一座關于時間與海洋的博物館
它是漳州首個非國有博物館,
叫海絲鐘表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早已不滿足于只講述鐘表的故事。它正成為一扇窗口,向世界娓娓道來漳州這座城的往昔與今朝。這份努力,也讓它在2024年被賦予了“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基地”的稱號,成為我們城市遞向世界的一張嶄新、閃亮的文化名片。
挖內涵、優創新,豐富文化傳播內容
立足漳州人文底蘊深厚等資源稟賦,以“鐘鳴絲路”為時空軸線,巧妙編織計時文明的古老智慧與當代科技的璀璨光芒,館藏文物四百余件,打造“鐘表發展歷史”文化場景,配合實體古董鐘表陳列,珍品敘事,通過橫跨三個世紀的珍貴時計,形成跨越時空的對話場域,詮釋人類探索精準計時的匠心歷程。同時,結合鐘表元素,挖掘提煉特色鮮明的文化主題,開發設計“福”蝶手表、達利金屬書簽、多巴胺達利時鐘、福鹿時鐘冰箱貼、葫蘆金屬書簽、福主題座鐘、福主題時鐘(可DIY)等七類文創產品,進一步煥發鐘表文創的活力。近年來,基地已接待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的游客學團體,為國際友人探索鐘表世界、感知時間文化,提供了漳州經驗和做法。


在印尼開展《溯源海絲·以器為航》海絲文化交流展
搭平臺、巧結合,拓展文化傳播路徑
區委宣傳部通過強化部門聯動和爭取上級指導等舉措,積極加強與交流基地溝通聯系,主動幫助協調資源、提供服務。為提高基地人員對鐘表歷史、技術和文化的了解,基地圍繞“館藏知識培訓”“對外接待文化禮儀培訓”“博物館陳列展覽培訓”等內容開展了10期76人次的培訓,通過講解讓海外人員從“交流做客”變為“文化主角”參與進來。搭建海外文化傳播交流平臺,市、區兩級宣傳部門積極協調邀請17家海外華文媒體對基地進行采風報道,增進海外友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圍繞海絲文化主題,面向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常態化開展行業研討會、文創發展策劃及工業產品合作等方面交流,逐步探索出“在海外看見美麗中國”文化傳播的“新路徑”。

美國青少年文化體驗研習營到博物館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金磚國家官員到博物館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拓交流、促聯誼,涵養文化傳播資源
以“小切口,多角度”的思路,展示優秀中華文化,促進對外文化交流。2025年以來,先后有美國青少年文化體驗研習營、金磚國家官員、尼日利亞電子通信技術研修班等5批次海外友人到福建省海絲鐘表博物館研習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友誼,也為未來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聚焦“海絲”文化名片,先后完成10余項交流項目。積極“走出去”,赴海外開展“溯源海絲·以器為航”海絲文化交流展等對外人文交流活動,實現非遺技藝與鐘表文化的對外傳播。

尼日利亞電子通信技術研修班到博物館學習考察